美修改食品健康定義!納入雞蛋、鮭魚 剔除「這幾樣」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王冠廷報導】手部的神經骨骼肌肉相當精巧,中風後手的功能恢復也會特別緩慢,在醫療發展「科技復健」的趨勢下,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引進「希望之手-機械手」,結合先進機械技術以及神經科學,加快中風復康進度及重拾手部活動能力,幫助中風患者透過運動再學習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目標。
智能「機械手」 動作中立即回饋、充分掌握復健進度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主任林峰正說,「機械手」結合肌電圖的即時回饋,以機器手輔助患者進行手部動作,機器設有前臂支撐座,患者能在不同的康復階段作手掌及全臂訓練,不單只有單一重複訓練,還包含有趣互動遊戲讓復建不枯燥乏味,有目標性活動訓練成果會有量化紀錄與圖表化統計數據,以達最佳復健模式。
職能治療結合智能科技 量身訂製數據更客觀
林峰正提出職能治療結合智能科技裝置的優點如下:
1. 根據病人的情況量身訂定復健治療方案。
2. 透過電腦記錄復健過程,客觀呈現數據變化。
3. 復健過程更有趣,讓個案更積極主動參與。
復健就像一場馬拉松,復健科職能治療希望個案愈跑愈有趣,愈跑愈有力,跑回人生的軌道去。
患者復健受惠 協助日常功能恢復
林峰正也提到多位患者經驗,其中林先生表示,一個多月的密集職能治療搭配機器手動作訓練,手部從完全無力到手指頭可完全握緊、輕放開物品,動作不再那麼費力,最開心的是能日常生活獨立不依賴他人。機械手的視覺回饋讓個案找回動作控制及提升本體覺感受,在急性期的介入更能輔助動作誘發。
另一位陳小姐也提到,中風後時常忘記使用左手,對於左邊的人事物也常常察覺不到,透過機械手的上臂移動搭配視覺遊戲,逐漸注意到左側,也開始嘗試左手出力。左側忽略是右側大腦中風的常見症狀,病患的視覺注意力缺損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復健進度,透過機械手的輔助矯正視覺忽略,進而提升患側使用頻率,協助日常功能恢復,找回病患生活的自主權。
【延伸閱讀】
睡飽八小時也不夠!研究:入睡、起床時間不規律 中風和心臟病風險恐增
氣溫低於20度,中風機率急攀升! 醫授「日常預防要點」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 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readnews.php?id=64085
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! 更多健康資訊:健康醫療網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
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4%B8%AD%E9%A2%A8%E5%BE%8C%E6%89%8B%E9%83%A8%E5%8A%9F%E8%83%BD%E6%81%A2%E
近期公可可轉債資訊:上曜六發行日期:2024-12-27、皇普三發行日期:2024-12-31、華星光四發行日期:2024-12-25、新美齊四發行日期:2024-12-25、三地開發一發行日期:2024-12-19、jpp三KY發行日期:2024-11-04、倍力一發行日期:2024-11-04、桓達一發行日期:2024-11-07、世紀鋼八永發行日期:2024-11-08、光聖一發行日期:2024-11-11、大聯大二發行日期:2024-11-11、天宇四發行日期:2024-11-12、天宇五發行日期:2024-11-14、羅昇二發行日期:2024-11-15、鈺齊六KY發行日期:2024-11-15
離婚證人
結婚證人
法拍屋
、台北法拍屋
、新北市法拍屋
、桃園法拍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