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媒體說舊城事 文獻館特展邀新世代看老台北故事
為了讓年輕世代發現城市記憶,台北市立文獻館規劃「發現‧故事台北」特展,在26日盛大開幕。結合新媒體「故事‧台北」系列節目策展,介紹新世代陌生的老城區故事,包含大稻埕、艋舺、圓環、中華商場、士林和台北後車站等,展品包含已故劇場泰斗李國修於經典劇「京戲啟示錄」的中華商場京戲戲靴、文物藏家張永賢首次展出被遺忘的「建成圓環」攤位圖及食器、資深黨外運動攝影家宋隆泉攝於龍山寺的第一批珍貴照片等等。
開幕現場還請到音樂創作人Pazzle Man以老歌新調混音表演,展現時代的獨特魅力。文獻館館長詹素貞表示,新媒體改變新世代的資訊文化傳播,世界快速變動,透過城市記憶的積累與傳播方式的創新,才能建構出城市文化的厚度。文獻館以記錄及傳承城市故事為使命,這次特展邀請文史專家莊永明擔任總顧問,以「你所不知道的台北」切入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衝突與動態平衡,希望讓更多新世代認識並認同「台北」這座匯聚多元文化的故事城市。
本次特展由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擔任總顧問,並諮詢高傳棋、張永賢、釋照勝、簡有慶等多位文史達人,展出近200件文物及照片收藏,每件展品都充滿故事。其中成長於中華商場的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,父親是位一生堅持手工縫製京戲戲靴的匠人,也正是源自父親故事的靈感,讓李國修創作了屏風經典劇「京戲啟示錄」,該展區也將展出大哥李玉修傳承家族工藝的京戲戲靴及工具。
文物藏家張永賢則透過訪談多位圓環在地耆老,於展場以新舊並陳的縮小模型,重現已消失的「建成圓環」攤位圖,讓年輕世代知道原來早年圓環不只有美食、還有唱片行、打鐵店和走唱藝人。張永賢並提供當年舊圓環拆除時搶救下來的老店碗盤,其中還包含以傳統技術修補後的盤子,見證勤儉年代。
在艋舺主題區,則有1986年資深攝影家宋隆泉於攝於龍山寺的519綠色行動記錄照片,當年這場群眾運動是解嚴前、繼美麗島事件後最大型的街頭運動,也是第一個明確訴求解嚴的黨外運動。這也是宋隆泉在立志記錄台灣民主運動發展、自學攝影六年後,所拍攝的第一批黨外運動照片。
「發現‧故事台北特展」的故事架構,是以網路人氣新媒體節目「故事‧台北」為基礎,延伸介紹台北六個區域的故事。「故事‧台北」此系列影片在由城市行銷團隊純粹創意、新媒體「台灣吧」及「故事」共同推出,以象徵移民角色的寄居蟹老吉為主角,以趣味又不失真的方式分享城市故事,十分受到年輕世代歡迎。首支影片當時推出不久,即達40萬觀賞次數。今年又與台北市立文獻館合作,首度以線上串聯線下的方式展出,以創意手法與輕鬆口吻顛覆文史展生硬的印象,期待讓更多人對城市發展史產生興趣,並進一步主動了解過往的城市故事。
而在開幕式中也邀請到音樂創作人Pazzle Man,以1960年代黃西田所演唱、知名作詞人葉俊麟填詞的經典老歌「田庄兄哥」重新混音創作,搭配「故事‧台北」精華版影片為本次特展宣傳,也呼應展覽介紹台北作為移民城市,多元族群在此打拼的心境寫照。展間並規劃多場系列活動,包括文史專家莊永明、高傳棋的講座,以及與「台灣吧」及「故事」合作,走入城區的導覽活動。
「發現‧故事台北」特展
展期:10月25日起至12月11日
地點: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
(中時新聞網)
也許您會感興趣
其他人正在看
推薦閱讀
-
板橋神秘阿姨預告「有地震」 網驚呆:先知快拜
-
人魚紀、鬼地方 台書英譯走入國際
-
台北自行車展領先全球 2021年推出虛實整合方案
-
醫界搖籃 嘉義老醫館說故事
-
維特斯本土風機葉片 明年誕生
-
艾薇喊老蕭「爸」爽變一家人
-
安心亞性感上陣 王仁甫全家同行
-
全球人壽 小額終老、新創獲肯定
-
餐飲股回神 11月業績強強滾
-
真的一年一家!小七無人店開進台中
-
政府慶祝人權日 我們在抗議人權!老黨外痛批:蔡政府的惡 超越蔣介石
-
試駕報告-剽悍旅行車 21年式SUPERB Combi 2.0 TSI SportPlus
-
期待中天華人新聞網
生活熱門新聞
-
公布桃園另一家染疫醫院 鄭文燦給答案 - 生活
-
部桃群聚擴散到第二家「平鎮某醫院」 網:答案呼之欲出 - 生活
-
直擊平鎮某醫院現場 採檢區景象令人意外 - 生活
-
「平鎮某醫院」就是這家?聯新發6點聲明回應 - 生活
-
案908足跡曝光 曾去九份及大溪老街 - 生活
離婚證人
發表意見
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